当前位置: 首页» 所情概况»

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简介

【字体:

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81年,是专业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、种质资源抗性评价与创新利用、耕地保护与利用等科学研究工作的社会公益型机构。现设有植物病理、农业昆虫、农药与杂草、抗性育种、保护性耕作、农业生物安全6个研究室;建有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、农业部呼和浩特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科学观测实验站、农业农村部呼和浩特生物育种科研试验基地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(北方)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、内蒙古自治区退化农田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、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中-英植保与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等10余个科研平台。现有职工30人,其中,博士后2人、博士12人、硕士8人,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6人;拥有草原英才、突出贡献专家、“新世纪321”工程人选等自治区级人才9人。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位、综合试验站站长2位。多个团队入选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、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创新团队。

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拥有实验办公用房近800平米,其中专业实验室200平米,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,配备有植物活体成像仪、毛细管电泳系统、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、DNA遗传分析系统、双相电泳仪、Wellwash洗板机、Multiskan Go全波长读数仪、台式冷冻离心机、梯度PCR仪、实时定量PCR仪、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、正置荧光显微成像系统、土壤有机污染探测系统、pottor喷雾塔、人工气候箱、光照培养箱、凝胶成像仪、酶标仪等大中型仪器设备70余台套,价值1000余万元。

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需求,培养人才、建设重点学科,开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植保所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研究项目(课题)80余项,总经费8765万元。其中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课题、子课题)14项,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,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(特色油料岗位、食用豆试验站、棉花试验站)3项。2015年在我所的倡导下,成立了内蒙古植物保护学会,植保所作为学会依托单位,持续推动着内蒙古植保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2000-2023年间,植物保护研究所获得的各类奖项20余项。其中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5项、三等奖2项,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4项,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15项、二等奖1项,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。


植物保护研究所历史沿革

植物保护研究所前身为绥远省归绥农事试验场病虫害组。1953年按照上级安排,病虫害组兼管农业气象站,1954年成立植保系。1958年原晋蒙冀三省区草地螟试验站撤消,并入部分人员。1961年特种作物研究所并入内蒙古农研所,其中植保部分并入植保系。

1980年内蒙古农科院成立,植保系改建为植保所,所下设农业昆虫、植物病理、化学农药3个研究室。

1993年,院原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并入植保所。

各时期机构名称及负责人名录:

1951年   病虫害组         组  长   徐挹农

1953年   植物保护系        主  任   徐挹农

1956年   植物保护系        临时负责   杨 揾 

1960年   植物保护系        副主任    魏嘉典

1970年   二班(原植保系)    班  长   弓步学

1973年   植物保护研究室     副主任    席四虎  弓步学

1976年   植物保护系        副主任    席四虎  弓步学  魏嘉典

1981年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     所  长   魏嘉典    副所长  叶增芳

1984年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     所  长   齐凤鸣    副所长  赵存才

1993年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     所  长   齐凤鸣    副所长  白全江

2003年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     所  长   白全江    副所长  张建平

2021年   植物保护研究所     所  长   程玉臣    副所长  郭晓霞




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-1

通讯地址: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:010031 电话:(0471)5900262

电子邮件:sfcnmnky@sina.com 传真:(0471)5900262

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们